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助推我省特色產業發展,2022年,甘肅衛生職業學院與奇正藏藥集團聯合報請省教育廳同意,依托新申請的藏醫學專業,以打造“技能甘肅”為契機,校企共建藏醫藥產業學院。3月21日下午,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奇正藏藥共建“藏醫藥產業學院”揭牌儀式在學校一號教學樓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
甘肅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令軍輝,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服務保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李常鋒,西岔園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曾俊萍,奇正藏藥集團董事長雷菊芳,奇正藏藥集團副總裁何維穎,校黨委書記包磊,校長任暉,藏醫藥產業學院分管副校長張軍榮,學校在家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揭牌儀式。來自四川、西藏、青海等地的藏醫藥專家、藏醫班教師、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首屆藏醫班全體學生和各界媒體朋友共300多人與會。揭牌儀式由學校黨委書記包磊主持。
校長任暉代表全校師生對與會領導和嘉賓的蒞臨表達了誠摯歡迎。她提到,興辦產業學院是國家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資源質量的新舉措,甘肅衛生職業學院順時應勢,以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依托,與多家區域以及行業內領頭企業合作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奇正藏藥集團是我校確定的首家建設產業學院的企業,與在醫藥企業領域處于龍頭地位的奇正藏藥集團共建“藏醫藥產業學院”,標志著學校與奇正藏藥集團校企合作邁上了新臺階。我們將以產業學院揭牌為契機,引入優質資源,致力于合作共贏,努力打造高水平醫藥學科專業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奇正藏藥集團董事長雷菊芳在講話中介紹了奇正藏藥在產業布局、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概況,寄語首屆產業學院高職藏醫班的同學珍惜機會、勤勉學習、努力成才。她在講話中說,在甘肅蘭州這片土地上,時常上演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的佳話,今天在蘭州新區,我們又和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共同成立了藏醫藥產業學院,這讓我們心情無比激動和喜悅。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此次與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的合作,讓我們又多了一個培育人才的搖籃,這是公司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甘肅衛生職業學院重視學生技能的培訓,有優越的教學條件,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從藏醫中職學校畢業的同學們有著對藏醫藥專業的熱愛,也有著刻苦認真的學習習慣,肩負著傳承發展藏醫藥專業的重任,希望你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新的平臺、新的起點上,乘著國家對職業教育大力支持的好政策,認真學習藏醫藏藥知識,將藏醫藥文化帶向更廣闊的天地,同時也服務基層、服務牧區,成為我們藏醫藥產業的棟梁之才!
藏醫藥產業學院首屆藏醫班學生代表萬德措在發言中表達了對學校、奇正藏藥集團的感謝之情,立志要堅守學習藏醫藥專業的初心,珍惜大好時光,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藏醫藥專家、青海玉樹州藏醫藥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更確木蘭在發言時強調,藏醫藥是中華民族醫學的瑰寶,作為一名藏醫老師,看到產業學院的成立,就看到了一個培養藏醫人才、傳承藏醫藥文化的非常難得的平臺,我們更有信心把藏醫藥事業、健康事業做得更好、更強。
奇正藏藥集團董事長雷菊芳、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校長任暉代表校企雙方進行現場簽約。令軍輝處長、李常鋒主任、曾俊萍主任、雷菊芳董事長、任暉校長共同為“藏醫藥產業學院”揭牌。
在隨后舉行的捐贈儀式上,奇正藏藥集團給學校贈送了烤瓷版藏醫始祖--宇妥元旦貢布的唐卡、80幅藏醫學掛圖、《中國藏醫藥影印古籍珍本》、10本《藏醫四部醫典八十幅曼唐釋難?藍琉璃之光》,青海藏醫大師捐贈“正骨療法器械”全套,共有97件,四川宗薩藏醫藥師承學院向學校捐贈了1套藏醫古籍《宇妥精髓》和1套《四部醫典》。任暉校長代表學校接受了捐贈,她表示,我們將視這些象征著友誼的藏醫學學習資料和文史資料為珍寶,充分利用在藏醫藥產業學院的建設和學生的教學中,不負雷菊芳董事長和諸位藏醫學專家的重托,培養出合格的高職藏醫學專業人才。
伴隨著歡快悅耳的民族特色音樂,藏醫班的學生們現場跳起了熱情歡快的鍋莊舞,并向參會領導、嘉賓敬獻哈達,將現場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揭牌儀式后,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在任暉校長和張軍榮副校長的引導下參觀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創新數字醫學中心、生命科學館及護理實訓中心。
在全省上下扎實深入開展“三抓三促”行動、形成比學趕超、大抓落實、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的關鍵時刻,甘肅衛生職業學院與奇正藏藥集團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強什么”的態度,充分利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的新動力、新方向、新發展形勢,在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探索出了一條合作辦學、特色辦學的新路子,必將為推動民族地區特色醫藥事業的發展增磚添瓦、增色添彩。
未來,學校藏醫藥產業學院將以“深度融合、共同發展、共建共贏”為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整合雙方以及行業的最優資源,逐步建立完善的產業學院運行機制和管理體系,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切實為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可持續的人力、智力資源支撐。